2007年9月12日星期三

字 娛


近年填詞,益發注意字詞。特別是粵語的方言詞和本字。
由《四川好人》開始,我不斷地打探坊間已經做了的考查和著述,獲益良多。
在《四川好人》的時期,我發現了「齰」字,發現了「靚仔」(不是讚人帥,而是說人太幼稚)應寫成「寧馨」等等,人家著了書,引經據典,多番考證,適考電腦又打到,不用亂用拼音、又用引號引著一些假借讀音的字詞去表粵語方言詞,用又何妨。大胆地提議當時管字幕的Odelle把這些字用在字幕裡,難得她也支持,甚至後來《四川好人》出唱片,這些字詞也用在歌詞書裡。怕人不明白,加註吧。
不懂怎樣解釋,覺得能夠有空間推廣一下廣府語言的精彩處,也就做一點點。
自己不是社會語言學家,只是愛好看這些書,記這些字。原來,大部分的粵語方言詞,均有音有字,而且源流甚古,足證粵語方言一點也不粗鄙。
近來,相關的著述多了。中文大學又在電視上搞了個「最緊要正字」的節目,社會上似乎更適合擴大範圍去用「正字」了。
在《點點隔世情》的填詞工作裡,因為導演及翻譯張可堅曾表示希望在劇本裡用多一點「正字」。我便加大力度去搜尋可用的「正字」以配合他。
尤幸,彭志銘出了本《正字正確》,大講粵語正字,令我大開眼界。加上霑叔生前送我的一本《廣東俗語考》,成了我的案頭工具書。若無意外,場刊裡刊印的歌詞,將會用我在這些書裡尋到的「粵語本字」。
茲在這裡列一些給大家:
尐=?
丼=?
咸=?
不過,在「睼」與「睇」之間,我曾經掙扎過一輪,到底用不用「睼」而放棄「睇」。生怕觀眾讀不明。
結果如何,入場便知。